小年,中國傳統節日,也稱“交年節”、“灶神節”、“祭灶節”等。小年的民俗活動主要有掃塵、祭灶等。中國幅員遼闊,各地風俗有很大的差異,由于各地風俗不同,被稱為“小年”的日子也不盡相同。中國南方大多數地區以臘月二十四為“小年”,中國北方大多數地區以臘月二十三為“小年”。
在古時候,小年也叫“交年節”,意為立春前后,年節之交。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,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、掃塵、祭灶等。民間祭灶,源于古人拜火習俗。如《釋名》中說:“灶。造也,創食物也!标P于小年祭灶,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有晉周處所作的《風土記》:“臘月二十四日夜,祀灶,謂灶神翌日上天,白一歲事,故先一日祀之!痹钌竦穆氊熅褪菆陶圃罨,管理飲食,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,以降福禍。灶神信仰是民間百姓對“衣食有余”夢想追求的反映。
小年|祭灶
祭灶,是一項古老的習俗。在古時候,我國多數地方家家戶戶的灶間都設有“灶王爺”神位,人們稱其為“灶君司命”。灶神的職責是執掌灶火,管理飲食。祭灶在我國起源甚早,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《禮記》「禮器」篇。清代以前,多數地方祭灶是定在臘月二十四這天。如晉周處所作的《風土記》記載:“臘月二十四日夜,祀灶,謂灶神翌日上天,白一歲事,故先一日祀之!鼻宄捌诤椭衅,祭灶一直是臘月廿四。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,都是臘月廿四祭祀!肚寮武洝肪硎妒隆つ钏囊顾驮睢罚海⑺缀襞D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,是夜送灶。"從清朝中后期開始,帝王家于臘月廿三舉行祭天大典,為了"節省開支",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。因此,北方地區多在臘月廿三祭灶。
小年|吃灶糖
小年這一天,還有吃灶糖的習俗。灶糖起初為祭灶、辭灶時的供品,主要原料是麥芽糖,還有一種是江米磨粉加飴糖所制。因灶糖多做成圓形,似瓜,中空,所以也稱“糖瓜”。灶糖的粘性特別大,入口粘牙,故又稱“膠牙糖”。北京俗稱“關東糖”,因是按關東傳統制法做成。河南、山西地區則統稱“麻糖”。人們認為灶糖富有粘性,用糖祀灶可以粘住灶王爺的嘴,使他上天后無法說人的壞話和過錯;又因為其味甜,灶王爺吃糖后嘴甜,就會多說好話。
小年|掃塵土
小年這一天,還是掃塵的日子。過小年意味著離過春節不遠了,小年這一天人們通常會徹底打掃室內衛生,俗稱為掃塵。而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,拔除不祥,為迎接新年做好充分準備。這一習俗也流傳到了現代。人們把從小年開始到除夕這段時間叫做“迎春日”,也叫“掃塵日”!皰邏m”就是年終大掃除,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,清理各種器具,拆洗被褥窗簾,灑掃六閭庭院,撣拂塵垢蛛網,疏浚明渠暗溝。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,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。
小年至,年味濃。人間逢小年,永光電力祝您所求皆如愿。